吳新安製作工藝品的過程。吳新安在製作玻璃工藝品。只要見過某種動物,吳新安便能做出來。吳新安製作的“砳砳”掛件。各式獃萌的防塵塞。
 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(記者 趙筱青)青奧會吉祥物“砳砳”問世以來,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歡,一時間,毛絨“砳砳”、燈藝“砳砳”、面人“砳砳”層出不窮,但就在南京,有一位年近八旬的玻璃藝人,他用靈巧的手與嘴製作出了僅有3cm高度卻異常精細的玻璃“砳砳”。這位老人叫吳新安,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玻璃工藝奇才。
  醉心玻璃工藝品製作60年 “圖紙全在心裡”
  在南京1912街區,記者見到了這位玻璃藝人。攤位前,五顏六色的待售玻璃工藝品琳琅滿目,引得不少市民駐足圍觀,而吳新安也把工作台搬到了現場,一根細直玻璃棒在1200℃的高溫火焰下,融化成半固體,吳新安如同一位魔法師,握著這兩段“魔法棒”,在火焰上跳舞。軟化的玻璃在他的巧手下,仿佛融入了生命,幾番巧妙的繞折,就形成了基本的外形。只見吳老動作熟練,一氣呵成,一根平淡無奇的玻璃棒在十分鐘內就化成了一隻小白兔,打了孔,穿上好看的絲帶,小白兔立馬就“蹦”上了一位小顧客的胸前。
  “我要小兔子!”“我要小鴨子!”無論小顧客提出要做哪種動物,吳老都能信手拈來。吳新安的徒弟在一旁告訴記者:“只要師傅看過的,都能做出來,師傅從來沒有任何圖紙,所有的樣本都在他的腦子裡,只要需要,就能化為藝術品。”記者感嘆吳新安是從哪位名師學到的技藝時,在一旁忙活著的吳老呵呵一樂:“我沒老師,都是自學的。”記者瞭解到,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的吳老是江陰人,高中畢業後進入南京華東電子管廠從事電真空玻璃吹制。“不過,那會吹的都是工業上、生活中需要的電子管,造型規整統一,跟藝術沒多大關係。”吳老的學生這樣說。
  自小自幼酷愛藝術的吳新安,在工作中,日漸迷上了燈工工藝,即用玻璃加熱進行造型的藝術。他介紹,燈工玻璃工藝品發展於上世紀八十年代,以五彩六色的玻璃棒為主要材料,運用氧氣與液化氣給玻璃棒加熱(噴火嘴溫度約在400℃~800℃),使加熱後的棒材快速融化,然後由操作工借助鉗子、刀片等其它小工具進行各款產品塑形。生產品種主要包括各種飾品,具有造型別緻,流光溢彩,玲瓏剔透的特點。經過不斷的摸索,在吳新安的巧手下,玻璃首飾、風鈴掛件、燭臺、鏡框等生活用品以及花鳥魚蟲、飛禽走獸等擺件都被一一製作出來。
  製作過程中,燈工工藝變化多端,做的東西可大可小,根據各種不同材質的玻璃,在預熱、加溫、防爆的每一步驟都要控制好玻璃的溫度、熔化程度,在玻璃固液態變化的短時間內要一次性完成造型創作,“必須‘胸有成竹’,一氣呵成。”吳老如是說。
  隨著時間的推移,國內掌握玻璃儀器、琉璃和燈工三門工藝的人已經少之又少,吳新安一堅持就是近60年,到目前為止,他創作了上千種玻璃燈工造型,在國內燈工玻璃藝術品界絕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。
  “砳砳”成創作素材 作品各類小清新元素受捧
  時代的變遷中,吳新安製作的物件取材也在與時俱進。從上世紀70、80年代人們喜聞樂見的牡丹、鴛鴦等逐漸演變為卡通人物、小清新萌物。善於創新的吳新安發現,玻璃藝術要想一直傳承下去,必須得符合年輕人的審美。他留意到,年輕人用的智能手機往往都會配上一個耳機防塵塞,市面上的防塵塞多用塑料製作,吳新安想到用玻璃製作防塵塞,為了迎合80、90後,吳新安特別留意了動漫,用玻璃製作出了一批“獃萌”可愛的防塵塞,每個售價僅10元,深受年輕人喜愛。記者發現,短短十分鐘內,防塵塞就賣出去了數十個,而且是一入手,就迫不及待地給手機裝上。
  在防塵塞的旁邊,吳新安為南京青奧會設計的“砳砳”掛件吸引了人們的註意。記者看到這枚掛件雖然只有3釐米,卻非常精細,“砳砳”的肚皮上還有青奧會的LOGO與“2014”的字樣,字體大小僅有幾毫米。吳新安的徒弟透露,這個掛件只有唯一的一個,是吳新安為了迎接青奧會特別製作,屬於“自留款”。“製作起來特別不容易,需要使用放大鏡再用極細的針在‘砳砳’的身上寫下字。”她如是說。
  但吳老也表示,以後會設計更多原創更多關於青奧的玻璃紀念品,“到時製作出各種造型的‘砳砳’,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,讓老外們也看看。為青奧宣傳出一把力。”如今,在一家手工藝工作室擔任顧問的吳新安有了3個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的90後徒弟,三位徒弟都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。“他們若能夠將學院的知識與手藝實踐結合起來,玻璃工藝就後繼有人了。”吳老說著,又繼續製作起手頭的工藝品。  (原標題:南京八旬玻璃藝人製作“砳砳”迎青奧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15enfa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